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邹延欣的博客

邹延欣的书斋名为“紫烟楼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在广东,长在山冲。 家贫如洗,但是中农。 本科毕业,投笔从戎。 老记八年,图文进宫。 廿载输记,高级正公。 官山有虎,猴亦称雄。 本职亏本,副业兴隆。 百般爱好,无一精通。 诗词书画,兴趣犹浓。 摄影文艺,情有独钟。 电视专访,两度推崇。 退休伊始,返老还童。 神闲气定,目明耳聪。 周游世界,天马行空。 走南闯北,游西逛东。 天伦之乐,乐在美中。 日夜指示,老当网虫。 双料名博,岂敢冒充?

【原创】 日本的歌道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  

2010-05-10 20:32:26|  分类: 东瀛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【原创】    日本的歌道   -----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 【 原创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日本的歌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 《东瀛文化随笔》(九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邹延欣

 

日本朋友前田芳一教授赠送给我的《日本文化史-----一个剖析》一书(见本文插图),对我学习和了解日本文化大有裨益,帮助我从理性上加深认识东瀛文化。这一收获是我在赴日本实习考察期间来不及学到和难于得到的。我在前几篇介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日志中,先后介绍了众所周知的日本茶道、花道、柔道、剑道、弓道、书道等,这里还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日本“歌道”。

这里所说的日本歌道,不是指唱歌的“唱道”、“歌道”,而是指诗歌的“诗道”、“歌道”,也就是指日本“和歌”的艺术。日本的歌道以其独特的体裁、构思和技巧独步于世,是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生动写照,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。

因日本人80%以上是大和民族,故日本诗歌又称为“和歌”。在中国人看来,日本和歌似乎是一种文字游戏。它不同于与中国诗歌,也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,和歌注重的是文句的堆砌,讲究的是“附句”(指用于连接前一句的句子)的巧妙衔接和文句的趣味性,收尾时最后一句讲究名词、代名词结尾。因此,和歌的创作重点并不在于表述和抒发作者个人的感情,和歌也没有一个贯穿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,从某种意义上说,和歌有点象中国的打油诗,两者有某种相似之处。因而有人说和歌是一种文字游戏。

日本和歌最典型的首推“连歌”。 连歌是日本歌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日本诗歌的一种体裁。连歌最初是一种只有两个人对咏的游戏,始于平安时代,盛行于宫廷,后广泛流传于平民阶层,成为一项大众化娱乐活动。后来发展为由两个以上小组轮流咏上、下句,通常以100句为一首,所谓“百韵连歌”,顾名思义。这样的和歌虽然很长,但很有趣,成了一种民间的趣味。连歌的两大特征就是集体创作和即兴创作。在镰仓时代,尽管连歌形成了不同风格、不同对象(官派与民派)参加的两大流派,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,各自表现的都是日本歌道历来注重的技巧。可以说,连歌的技巧与歌道的趣味性成正比,离开了技巧,就无趣味可言了。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,无论形式还是内容,连歌所表现的都是自然和人生的共同变幻,它教诲人们懂得把人生与自然互相观照,并从自然的虚幻中感慨人生。这是连歌的显著特征之一。

日本的和歌主要分成以下三大类:

(一)诽谐。诽谐是从连歌中派生出来的短诗。诽谐本来是滑稽的意思,这一词语最早出自中国。连歌的“发句”(五七五)后改称为“诽句”。诽句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季节用语,对自然变幻的反应必须十分敏感,其形式受到“切字(断句用的助词或助动词)的约束。其中有所谓“自然切字十八法”,乃为掌握诽谐

的基本功。诽谐的巧妙在于,同一个前句,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可以连接后面各种各样的附句,形成不同的链条。明治后期兴起的现代诽谐,实际上已经成为以诽句为媒介的游戏,但这种游戏仍然不失为一种艺道。

(二)狂歌。这是一种鄙俗的滑稽戏。古时候在对连歌的同时,总要随兴念念一些带滑稽趣味的歌(滑稽歌),原本之属于专业歌手、僧侣、武士等上流阶层所有。直到江户时期,狂歌鼎盛,遍及町民,其内容多反映当时社会情态,稍带辛讽成分。从风格上区分,狂歌可分为浪花(町民风格)、天明调(江户时期)、文政调(日本文化、文政时期)。狂歌在后来没有得到多大发展,个中原因,无一共识。

(三)川柳。“川柳”之名源自日本著名的柄权川柳,因为他创作了《柳樽》,故而得名。川柳是一种由17个假名(日本文字)组成的带诙谐、讽刺成分成份的短诗,如同由五七五构成的17音诗。川柳要求比较宽松,例如:如果说诽句的发句是独立的,那么“附句”(连接上句的句子)则是独立的。因而可以说,川柳是诽句通俗化的产物。川柳不同于诽句,不需要季节性词汇,也不受“切字”的约束。川柳是以世态人情为主要描述对象,可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社会情况,因其内容不是诗人本身感情的流露,故川柳的艺术价值不会高到哪里去。

说到日本的歌道,这里顺便一提日本的诗歌纸牌。是用厚纸做的一种长方形纸牌,牌上写着诗歌歌词。按照有关娱乐比赛过则,参加游戏的人应尽快把纸牌拿到手,最后按照拿到纸牌的多少决定胜负。在日本,除诗歌纸牌游戏外,还有诽谐牌、汉诗牌,这些纸牌都与歌道有关。此外还有花纸牌、平假名纸牌、扑克牌等等。

歌道在日本源远流长,诗歌在当代日本社会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。每年新春,日本都要举行国家级的赛歌会,向全国征集诗歌创作作品,从中精选评奖。

如果从语言文化角度上看,日本歌道书写的文字,最早起源于中国汉字,后来从汉字衍变出具有日本特色的“假名”。时至今日,日本文字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保留着汉字的原貌,书写方式一模一样,只是读音不同。为此,在接待我们实习考察团的日本东道主面前,当翻译不在场时,我就会把汉字派上用场,以写纸条的方式,用白纸黑字与主人进行书面语言交谈,实践证明收效极佳。由此可见,中日两国一衣带水,交往千年,彼此熟知。至今我们可以在日本找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,歌道也是影子之一,只是轮廓没有那么清晰、途径没有那么直接而已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紫烟楼楼主    2010年5月10日 于广州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2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