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邹延欣的博客

邹延欣的书斋名为“紫烟楼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在广东,长在山冲。 家贫如洗,但是中农。 本科毕业,投笔从戎。 老记八年,图文进宫。 廿载输记,高级正公。 官山有虎,猴亦称雄。 本职亏本,副业兴隆。 百般爱好,无一精通。 诗词书画,兴趣犹浓。 摄影文艺,情有独钟。 电视专访,两度推崇。 退休伊始,返老还童。 神闲气定,目明耳聪。 周游世界,天马行空。 走南闯北,游西逛东。 天伦之乐,乐在美中。 日夜指示,老当网虫。 双料名博,岂敢冒充?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  

2010-05-23 16:21:12|  分类: 毛利风情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 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原创】 不碰鼻子不亲热 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 

 

【原创】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碰鼻子不亲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-----《毛利风情》(二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邹延欣

 

 
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在世界大家庭里,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国情民情、风俗习俗,其中对礼节、礼貌、热情的表示方式也不尽相同。众所周知,见面时互相握手乃是国际性的通用方式,而拥抱、亲吻等贴身方式表示,在西方国家习以为常,而在中国则少有这个镜头,除非是在某些外交场合上或是遇到久别重逢的亲友,而且男女之间反应互为敏感,甚至还会被人家误认为你在非礼她。可是,在新西兰毛利人看来,最能表示热情、礼貌的最高方式,莫过于互相碰碰鼻子。不碰不亲热,碰了才亲热。我对毛利民族这一祖传的习俗感到十分奇特、有趣,而且在参观毛利村时切身体验到了“碰鼻子”的异国滋味。

北岛罗托鲁亚居住着2万多毛利人。在从这个城市前往毛利村途中,台湾移民导游详细介绍了毛利人的奇风异俗,很负责地一再提醒我们这些游客到了那里要入乡随俗,要尊重当地人的“清规戒律”,该怎么做,不该怎么做。其中重点介绍了毛利人与客人见面行礼时“碰鼻子”的习俗,还说碰鼻子大有学问,个中讲究规矩,何时碰,怎样碰,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。例如,碰鼻子时只能鼻尖碰鼻尖,互碰三次,不许随便碰额头。碰不到鼻尖不友好,碰到额头也同样不友好。当然这是从严格的本意上来说。另外还有一种“鼻吻”的礼仪,显然“吻”比“碰”更进了一步。当对方女士表示行鼻吻礼时,男士要主动向前一步,抬起双手,张开双臂,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,动作要慢。然后先是碰鼻尖,后是碰前额,看准对方的相同点,轻轻地贴身靠近完成鼻吻全部动作。我们听完导游的详尽介绍后,无不感到为难,生怕现场水准把握不好,有失礼仪。

我们的车子一到毛利村口,便见一大群身穿草裙、扮得艳丽的毛利姑娘列队两旁,夹道欢迎远方来客。我们这支团友队伍的排头兵,开始对姑娘们的“碰鼻”行礼表示“应战”了。我见此情景认真起来,眼前分明是欢声笑语的热烈场面,可是我感到如同排队依序走进教堂那样庄严肃穆,心情紧张,心跳加快,本能地放慢了脚步。只一眨眼的工夫便轮到我上阵了,此刻我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尴尬,因为素昧平生从未有过与异国姑娘如此“亲密”接触,但是与生俱来的爱面子本性又驱使我“大胆地往前走”。脑海里即时浮现了导游在车上那番带警示性的规劝话语,我更不敢怠慢了。于是小心翼翼地与她们逐个碰将起来。尽管我自知自动作拘谨、别扭,但凭感觉尚能碰到鼻尖,恰到点子,方寸未乱,并无犯规,不象中国人说的“碰得一鼻子灰”。所不同的是彼此只碰一次,无须三次,。我总算“走过场”了。事后在回程的车上,团友们大谈碰鼻子的切身感受,有的说姑娘们的鼻子油腻腻的,有的说滑溜溜的,唯独没有人说甜滋滋的。大家各抒己见,笑谈一番。从交流的经验来看,到底还是有个别团友有些教训,因为临阵紧张,有失水准,要么不到位,要么越了位。不管如何,我们毕竟报之于友好与亲善,不失为来自礼仪之邦的炎黄子孙。

毛利人碰鼻子的礼仪习俗从何而来?不得而知。据我观察,他们如同不是一年360天都得穿草裙一样,碰鼻子也不是什么场合下都非这样做不可。具体说来,何时、何地、何人碰与不碰,还是要看什么场合、什么对象。实际上,我在罗托鲁亚街头也难得一见人们中碰鼻子的镜头。在参观毛利村当天,我们团友们参加了一个纯毛利风味的盛大晚宴,并观看了专场毛利歌舞表演。在餐馆大堂门口,站着两排夹道欢迎来自世界各地食客的侍应姑娘,全都与客人逐一握手,并说声“奇罗拉”(毛利语,意即“欢迎”) 。我在握手的同时还说上一句导游教会的“咯哦入哇”(毛利语,意即“您好”)。宾客们并没有与侍应姑娘发生“碰鼻”关系,她们也没有做出碰鼻的动作表示,但我偶尔看见一位来自西方国家的老外主动上去碰鼻子的亲热镜头。由此可见,类似这样的场合和对象,碰鼻子的礼仪就变得宽松随意,灵活变通,改革简化。我想,与其说是我们这些中国“老外”没有入乡随俗,倒不如说是当地主人“出乡随世”。

在毛利人碰鼻子的礼仪习俗中,还有一种是“家庭式”的欢迎仪式。开始时,会场一片寂静,男女主人整齐地列队两旁,在一阵长时间沉寂以后,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足的中年男子,先是一句大声吆喝,然后引吭高歌。歌声刚落,年轻姑娘们便翩翩起舞,周围的人低声伴唱。待到歌舞结束后,姑娘们就一个个走过来与客人碰鼻子。除了碰鼻子的欢迎礼仪外,还有一种“挑战式”欢迎仪式,欢迎者男男女女全部穿草裙,一身民族装扮,为首的一名男子赤膊光足,画上脸谱,手持长矛,一面吆喝,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,并不时吐出舌头。临近客人时,他将一把剑或一根绿野枝条投在地上,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捡起来,然后恭敬地双手捧着,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。据说这是毛利人最古老、最隆重的迎宾礼仪。

        毛利人碰鼻子的习俗,我认为其表面与内涵似乎具有一致性。这一礼仪习俗体现了毛利人淳朴、温厚的民族风情,展现了他们注重礼节、讲究文明的精神风貌。根据我的直觉判断,彼此碰鼻子总是比握手更贴近一些,亲热一些,也比拥抱、吻脸显得更简洁、含蓄一些,更容易被东方亚洲人理解和接受,至少我这个中国“老外”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其中的情趣和韵味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紫烟楼楼主   2010523  于广州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06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