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邹延欣的博客

邹延欣的书斋名为“紫烟楼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在广东,长在山冲。 家贫如洗,但是中农。 本科毕业,投笔从戎。 老记八年,图文进宫。 廿载输记,高级正公。 官山有虎,猴亦称雄。 本职亏本,副业兴隆。 百般爱好,无一精通。 诗词书画,兴趣犹浓。 摄影文艺,情有独钟。 电视专访,两度推崇。 退休伊始,返老还童。 神闲气定,目明耳聪。 周游世界,天马行空。 走南闯北,游西逛东。 天伦之乐,乐在美中。 日夜指示,老当网虫。 双料名博,岂敢冒充?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  

2012-03-24 06:15:05|  分类: 重游美国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【原创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

   ------中美文化差异小盘点(四)

    《重游美国》(38)

(续上页)

 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当面开包揭面纱------送礼也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文化。美国社会崇尚张扬,彰显个性。人们送礼,重在真心实意,不在乎于贵重与否和价值多少,一般人讲究的是实用性、奇特性、创意性和迎合个性,投其所好。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之间,遇有婚丧嫁娶大事或生日喜庆,送的多是经济型的礼物,价值三几十元即显得落落大方了。例如,穿着服饰、床上用品、厨具餐具、家用小电器、家居小用品、陶瓷制品、玻璃器皿、搅拌机、压饼机、烧烤架、大烛台、银相框等。孩子们则互送花俏一点的文具用品,还很喜欢送自己手工制作的造型独特、富有创意的小工艺品。还可以送糕点、巧克力糖等小吃。客人若花钱太多,礼品太贵重,反而会让主人不安。如果给上司送贵重礼物,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,甚至还有可能涉嫌行贿受贿。

 美国人性格张扬,动作大方。当收到客人送来的礼物后,喜欢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包装十分讲究的礼品。并且在开包后边认真仔细看礼物,边对礼物大加赞赏,表示自己对礼物很喜欢。这样做,显示自己很及时地领受了对方的人情,很看重、很珍惜这份礼物。言下之意等于肯定了客人的眼力和对主人个性的了解。

 话说中国人送礼。中国虽有俗语“礼轻人意重”之说,但实际上多是喜欢赠送花钱多、物贵重的礼品。认为价值越大越贵重,彼此情就越深厚。就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送礼,一般喜欢送山珍海味、土特产品、驰名糕点、名烟名酒、陶瓷工艺、茶叶茶具等食用品。如遇红白喜事,多以现金红包“利是”表示,很少以实物作礼品。

 中国人当接受到客人送来的礼物时,总是当场随即让礼物“靠边站”,悄悄地放置到不太显眼的客厅角落或房间内,主人很少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开包亮相,而是习惯地在客人离开后才大方地拆开礼品包装查看“庐山真面目”。其实,主人此举多是为了爱面子。如果在客人的眼皮底下拆包,等于让礼物价值多少、贵重与否当场亮相,似乎显得主人紧紧张张很贪财,斤斤计较很在乎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 

水果送人未必佳------   美国是“水果王国”,各种水果应有尽有,花色品种繁多,质地上乘,价廉物美,男女老少爱吃水果,就像爱喝果汁饮料一样。但是,美国人偶尔也要到亲朋好友家做客,一般不送水果之类的果品,因为人们认为,水果和鲜花、盆景、书籍一样,适合只能作为探望病人时的礼物;而中国人把水果作为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最普通的礼物,送水果给谁都很合适,谁都不会介意。到医院或上家门看望老弱病残可以送,拜访亲朋好友或赴宴聚餐可以送。送水果,随大流,既经济,又大方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自赞烹调顶呱呱------美国人在家请客吃饭,除了按风俗习惯客人会自带一道菜之外,主人也要准备好三几道菜。每当宴席上大家一起分享时,主人总是喜欢自我“吹嘘”一番。诸如,这道菜的在菜谱中如何有名,食料如何特别,自己如何烹调,味道如何合口。以此显示自己如何重视和感谢客人的到访。与此同时,主人还期望得到客人的赞美。在美国人看来,主人的自我肯定,旨在期望自己付出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客人的肯定;而中国人在客人面前最讲客气,最讲谦恭,最忌“王小二卖瓜----自卖自夸”。但往往说话不直接,很圆滑。例如,主人总是喜欢寻找理由借口,自我否定烹调手艺,说这道菜功夫不到家,那道菜味道也不好。甚至面对满桌丰盛的佳肴,还很客气地一再表示“准备不足,招呼不周” ,有请客人“多多包涵”、“随便”用餐。其实,在老外看来,主人这种拐弯抹角的解释和过分客气的言谈举止,似乎不顾事实,有点口是心非。表示“歉意”,实则得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好事逢双更复杂------ 美国人送礼,不计较礼品数量多少,也没有数字上的避忌,礼品为奇数或偶数都无所谓。但如应邀上家门赴宴,客人送酒只能送一瓶,不能送几瓶或一箱。因为在宴席上多是把客人带来的酒让大家分享。如果客人送上2瓶,反而表明客人可能是个酒鬼,主人会担心1瓶不够喝。多送礼、送多礼,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;而中国人送礼喜欢“好事逢双”(2条烟,2瓶酒……),很少送含单数的礼品。送礼者认为礼品数量要多,犹如“韩信点兵----多多益善”,否则显得“孤寒”小气。中国人送礼时,还特别讲究利用谐音,选择寓意吉利的数字,例如:3=生生猛猛,6=六六大顺,8=发财发达,9=长长久久,10=十全十美。不喜欢5(= 无),送礼最忌讳数字为4(=死)和7,请客吃饭也要避开七道菜。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

劝我休息我害怕 ------ 美国人不太喜欢别人过分地关心照顾自己,认为一个人要自己对自己负责,不要给他人(包括政府和社会)带来精神担忧和财物负担 。因此,干活时如果干累了,宁可自己坚持接受。一般不喜欢旁人提示他“歇一会儿”、“休息一下”的好心规劝。因为这样的规劝,容易引起误解,以为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担忧。于是自己反而害怕起来,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病。此外,美国人很喜欢别人称说自己“年轻”、“强壮”,因为这样的评价,表明自己的身体在别人眼里还很好,对自身健康不用担忧和怀疑;而中国人常常喜欢当面说些关心体贴对方的好话,也乐于听到对方评价称赞自己的好话。“请注意身体”、“望多多保重”,可以说是中国人互相关心、互致问候的口头禅,试问有谁会神经错乱,反其意而怕之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重游美国】(38)“文化差异”差千里(组图)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“老外”等于老人家-----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清楚,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把年轻的美国人甚至把小孩也叫“老外”?在美国人心目中,针对人来说,“老”的意思只能是衰老、苍老,只能是指年届退休或退休后的老人;而中国人称呼的“老”字,叫法多样,意思复杂。应该说,“老”与年龄有关、又无关。例如,对正在茁壮成长的小孩子,对血气方刚、风华正茂的小青年,谁都不会把他们叫成“老X”。但“X”字确实多指上了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,把他们叫“老X”,对年迈老人的尊称则叫“  X老”。其实对同是一个人怎么个叫法,还要看称谓双方所处的年龄段和岁数差异大小以及曾经习惯叫法。一位八九十岁的老首长,往往仍可按照当年习惯,把已年近花甲的老部下叫“小X”。     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以上博文(三)+(四)=18句话,算是我盘点中美文化差异现象的十八道“菜”。是生是熟?孰咸孰淡?不知博友网友们的口味如何?值得指出的是,中美两国种种文化差异表现,就象中式西式菜谱中的一道道菜,就看食客个人喜欢吃什么,根本不存在哪道菜能不能吃的问题。由于国情民情和文化底蕴不同,中西方文化差异,反映更多的还是属于传统礼仪礼节、习俗习惯的不同,并不涉及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。文化差异本身并不存在谁对谁错、孰是孰非的问题,也没有优劣好坏、先进落后之分。但是,我觉得“文化差异”这顶帽子,似乎容易掩盖“文化落后”的实质。要想清楚地界定文化差异与文明礼貌的区别,难度很大,以我的能力与水平,不堪设想。

 在我看来,人类要实现“世界大同”、“环球同此凉热”,虽敢想敢说,目标远大,但理想天真,异想天开。当然,如能“大同小异”更好,可是“小同大异”又何妨?文化差异,盖莫如是。

     (未完,待续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紫烟楼楼主:邹延欣   2012年3月23日于华盛顿DC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43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