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邹延欣的博客

邹延欣的书斋名为“紫烟楼”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在广东,长在山冲。 家贫如洗,但是中农。 本科毕业,投笔从戎。 老记八年,图文进宫。 廿载输记,高级正公。 官山有虎,猴亦称雄。 本职亏本,副业兴隆。 百般爱好,无一精通。 诗词书画,兴趣犹浓。 摄影文艺,情有独钟。 电视专访,两度推崇。 退休伊始,返老还童。 神闲气定,目明耳聪。 周游世界,天马行空。 走南闯北,游西逛东。 天伦之乐,乐在美中。 日夜指示,老当网虫。 双料名博,岂敢冒充?

【序言前言】(1)遵嘱为叔父邹绮陶《宁静集》作序(组图)  

2009-09-07 11:49:49|  分类: 序言前言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[原创] 邹绮陶 《宁静集》代序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邹绮陶的诗书墨迹    

 

[原创] 邹绮陶 《宁静集》代序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邹绮陶的诗书墨迹    

[原创] 邹绮陶 《宁静集》代序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邹绮陶    近照

 

[原创] 邹绮陶 《宁静集》代序 - 紫烟楼楼主 - 邹延欣的博客 

         《宁静集》   邹绮陶  著

 

直面人生  宁静致远

邹绮陶《宁静集》序

邹延欣 作

 

欣闻叔父邹绮陶先生将退休后30多年来的诗书文稿整理成册,结集出版,自命名《宁静集》。作为93岁高龄的“寿星公”,竟有如此兴致,脑力横溢,精力充沛,亲力亲为,实现自我,实在令我等后辈汗颜。

按家乡同姓宗支辈分排序,绮陶先生与我乃是叔侄关系(故本文称其为老叔父)。今年春节聚会,老叔父一再嘱咐我为《宁静集》写个“序”,我身为晚辈,深感惶恐,但敬佩之余,觉得有心里话要说,便答应下来。

老叔父的书斋雅号叫“宁静庐”,作品集亦取名为《宁静集》,可见他对“宁静”字情有独钟。在他看来,静者,显然不是佛家修行坐禅那样的安静,而是不躁动,心无忧烦难解之事,无悲观厌世之心。我领悟到“宁静”二字,正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。

往事悠悠备思量,万事静观皆自得。老叔父曾在我面前多次述说过他的坎坷人生和非常经历。在留给我的印象中,他有过值得隽永回味的豆蔻年华;有过被阶级专政、身陷囹圄的非常遭遇;有过认真改造、“低头做人”的漫长岁月;有着古稀之年平反昭雪后为霞满天的晚年时光。他多年历所,慨叹犹深,忘不了人生经历,但对人生道路上的不幸遭遇与痛苦折磨没有耿耿于怀,对个人的恩怨得失没有斤斤计较,相反,心胸豁达,心态平和。正如他在自作诗中所云:“十载风霜何须记,百年家誉重着鞭”。他敢于直面人生,善于回忆对比,自我珍重,积极向上,感到晚年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滋有味。他回顾坎坷的人生,仍能“信步闲庭自琢磨”、“乐观心态自祯祺”。他退休30多年来,时常静心品位人生,激励自己,不以物喜,不以老悲。有道是静能生悟。在我看来,老叔父对人生苦乐、世态炎凉,早已心领神会,早已进入了“坐看亭前花开花落”、“闲望天上云卷云舒”的高远境界。他的心早就“静”下来了。

古人云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而致远”。在老叔父看来,“致远”的概念并不是指人生在世时间的长短、岁月的多少,空间的大小,目标的远近,而是指一个人心境的高远,心理生命的无限。他在九十大寿感赋诗中云“百岁遥临岂南柯”、“相期百岁共峥嵘”,可见他对有生之年充满着无限的希望。看我的这位老叔父的行事为人,听他谈古论今,同他对话养生之道,你会更加深知他的心态确实年青、开朗、、向上,他的境界确实自然、超然、高远。

《宁静集》集诗词、对联、书法、文章、照片于一册,可谓精华荟萃,图文并茂。老叔父本不是文科科班出身,但对诗词书法颇有爱好,晚年更是兴致有加。诗书之作,不乏上乘。所赖者,见识与学力也。全凭几十年的见识与学力,复借晚年不断实践之功,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了。

老叔父诗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:情真意切,朴实无华。在其笔下,无论是写景、状物,还是抒情、论理,饱含情感,真实自然。在2008年春节《盛宴感言》七言诗中,全诗不拘一格重复出现四个“情”字。何故于此?原来,年初三盛宴,老叔父四世同堂,筵开四席。盛况空前,不禁使老人家抚今追昔,感慨万千,深感“人生难得是亲情”,由是“触景”便生出了四个“情”字来。老叔父的有些诗句蕴含了哲理警句,启人深思。如“邪念岂容伤骨肉”一句,意在劝勉膝下子孙们家承国运,团结和谐,忠诚友爱,勤奋创业,共振家声。可见老人家对后辈寄予无限深情与厚望。

编入本集的诗作多为旧体七言绝句。而旧体诗词(含对联)对平仄、声韵、格律很是讲究,要求严谨。老叔父深知有此法度准绳,总是力求遵规守矩,并向行家不吝赐教。尽管如此,诗作和楹联中仍有一些不合法度、有失规范的不妥之处;有些诗作语言略显平淡,有失文采,但这丝毫无损于登大雅之堂,无损于流传于后辈,无损于老人家难能可贵的积极创作精神。在广东省全省地税系统举行的2005年迎春座谈会上,老叔父把会前撰写的17副楹联赠给了到会的省地税局领导和老同事。

文如其人,字如其人。老叔父的书法正如他的心境那样,没有烦躁,心静放松,字里行间溢散出一种浓郁的静气。据说他的书法从未系统临碑摹帖,但许多书法作品大体上能循其法规,章法有序,布局井然。他凭着求知好学的个性,练就了几分楷、行字功夫。有道是“通会之际,人书俱老”。如今老叔父已经“人书俱老”,应该说也开始进入 “通会”之境了。       

他的诗词、楹联、书法和文章均有建树,曾在广东省老干部和全省财税系统有关比赛中获奖,见诸于省有关杂志,在省税务系统可谓“老有名气”。

老叔父在“宁静”中不躁动,但爱运动。尤其是步入耋耄之年以来,特别注重养生保健。他的身体之好令人难于置信,如今头脑清醒,思维敏捷,步履矫健,行动自如,仍可独自乘坐公交车走南串北,东奔西跑,探亲访友;他耳聪目明,发音清晰,声若洪钟,中气十足;整个人胸挺腰直,精神抖数。他坚持每天书法写字,上公园锻炼,心无旁骛,气定神闲。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,对八、九十年前的人和事,记忆犹新。至于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,更是滚瓜烂熟,口若悬河。他晚年生活安定,无忧无虑,子孙成群,尽享清福。如果说他眼下还有什么牵挂的话,那就是他有着留在心中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故乡情。老叔父少小离乡,直至83岁时才回过一次老家,来去匆匆。他时刻思念着故乡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。记得好几年前老叔父想慷慨解囊在乡下祖屋前建个“思乡亭”,以此寄托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柔情,了却对桑梓剪不断的丝丝乡愁。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如愿。

《宁静集》是老叔父辛勤劳作的硕果,今日得于付梓出版,如愿遂心,不失为一快事,就象当年曾国藩老夫子那样享受“勤劳而后憩息”之乐。从此,他用几十年心血铺就的人生轨迹,可以让子孙们今后追寻,时暗时光的生命流星可以在后辈们面前显现。但它不是作为他人生平凡与精彩的句号,而是对过去坎坷经历的感叹号,对现在和将来颐养天年、欢度美好光景的破折号-----

祝愿老叔父年年有今日,岁岁有今朝。岁迈九迭,再出续集。

值《宁静集》付梓出版之际,遵老叔父之嘱,因记不悉,是为代序,不知可否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紫烟楼楼主:  邹延欣   2008年5月4日

 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作者: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,高级政工师。原广州市第二棉纺厂党委书记,广州市天河区直属机关党委书记,天河区党建学会副会长,广州市、区、县机关党建工作联席会秘书长(会长),南方七省(区)国营大中型纺织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。现为广州市天河区(地区)专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(副会长),《广州诗社》社员,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,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,(河南)中国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以上原载邹绮陶《宁静集》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9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